文 | 米粒妈
最近,米粒妈看到了一张“下班后5小时”的时间表对比图。
其中一份时间表是发帖者本人,另一份则属于跟她合租的北大室友。
(资料图片)
从六点半下班到家,发帖者的安排就是各种玩手机。
从下班到家玩手机休息一下,到一边想着要洗澡睡觉一边玩手机磨蹭,再到洗漱完成后精神百倍继续玩手机……
最后玩到累了,才在凌晨一点感叹着虚度时光艰难入睡。
而同样六点半回到家的北大室友呢?
她有条不紊地安排了如下活动——
健身、个人洗护、与父母视频、处理工作遗留并安排第二天工作、阅读英语简报、听有声书……
至于用来玩手机的时间,只有短短半小时。
发帖者看着时间表,感叹“人类的参差”。
前排围观的网友纷纷表示,下班后的摆烂状态太真实了,简直是在“演我”。
可米粒妈仔细看了一下这份时间表,却发现了北大室友自律生活背后的玄机。
时间管理,效率为先
看到这位北大小姐姐的时间表,作为每天要写文章、选品、直播的公号汪来说,米粒妈反正是自愧不如。最近每天的生活,好像有又开不完的会,选不完的品,写不完的文章……
前几天跟大家分享了一个经历,我拿到了斯坦福的offer,又拒绝了……
因为正常的课业、研究,要读的大量书和文献,要写的论文等等,每天几乎都要忙到凌晨一两点,吃一顿细嚼慢咽的饭都是奢侈,哪有时间去开视频会?去写文章?
而在996、007的高强度运转模式下,对很多打工人来说,六点半下班到家,都成了奢侈。
把未完成的工作带回家,更是常态。
可在北大室友的时间表里,米粒妈却看到了这样的真相:
她用来处理工作遗留及安排第二天工作的时间,仅有半个小时。
这半小时与其说是真的在忙工作,不如说是抽时间进行复盘和计划。
前者是打工人的被迫产出,而后者则是发挥职场人的主动性,以达到自我提升为目的。
这样的时间管理有一个大前提,就是效率为先。
这不仅意味着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,还真正做到了让每一分钟的“业余时间”,都能转化为自我成长的能量。
米粒妈之前还看过一个浙大学霸的作息时间表,从早晨六点到晚上十二点半,每个小时都有任务,一眼看过去密密麻麻。
很多网友看着这份满满当当的时间表直摇头,说这样活着未免太累了。
但别忘了,能管理时间的人,才能掌控人生。
真正从自己的进步中获得满足的人明白,这种自律从不是束缚,反而让人乐在其中。
这种精进自我的心态,永远保持追求与探索的渴望,才是名校给予人最大的精神财富。
还记得之前很火的那个段子吗?
老师卑微提醒:“前面玩手机的同学,麻烦提醒一下中间讲话的同学,不要吵到后面睡觉的同学……”
本以为是夸张,可在大学课堂里,却成了再真实不过的现状。
空荡荡的教室里,前面两三排空无一人,后排却成了得天独厚的“风水宝地”,玩手机、打瞌睡的比比皆是,更别说还有干脆逃课的。
而在北大,却是截然相反的景象。
米粒妈之前看过这样一个视频。
在北大最宽敞的公开课教室里,学生们挨挨挤挤座无虚席,前排更是要提前抢占的“宝座”。
抢不到座位的同学宁可站在教室后面,也要听课。
在北大官方账号发出的另外一个视频里,中午十二点多的午休时间,老师还被学生围住“被迫拖堂”。
上前提问和讨论问题的学生排起了队,老师也很有耐心地一一回应。
看了这些米粒妈才明白,我们仰望名校头衔、光鲜人生时,其实是在用“学霸”、“学神”这样的标签,代替了这些学生们孜孜以求的每一分钟。
正如女性作家黄碧云所说:
“如果有天我们湮没在人潮之中,庸碌一生,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努力要活得丰盛。”
内驱力,不是逼出来的
当“时间管理”这个概念风靡到教育圈,不少父母都习惯性越俎代庖,见缝插针一般,把孩子的课余时间安排得明明白白。
殊不知,真正高效的时间管理,不是一张时间表就能框出来的,而是要靠内驱力。
还记得那个火爆全网的学习主播小巧吗?
她带起了直播学习的热潮,此后不少主播纷纷效仿,却没能复制小巧的成功。
作为一个在申请硕士时,一举拿到哈佛、剑桥、牛津、耶鲁等八所世界顶尖高校的11个offer的大学霸,小巧的自习室仿佛自带“学神高光”,吸粉无数。
她的时间管理计划本里,记录了自己的学习密码。
她做计划从不是形式主义地完成任务,而是从长期目标开始逆推,逐步做好中期和短期的目标管理。
她特别强调,一定不能只做“日计划”,那会让自己的视野变得狭小。
长期目标激励,中期目标检验,短期目标落实,同时注意优先级排列和劳逸结合。
这种时间管理模式,不但让她适应了高强度的学习生活,还帮助她解锁了很多新的人生体验。
今年,小巧在留下了“各自努力,顶峰相见”八个字之后,便离开互联网的纷扰,去过新的人生了。
至今还有不少粉丝,在怀念她、等待她。
她之所以能吸引这么多人一起努力,是因为她本就拥有一个强大的内核。
这种内核,不是家长逼出来的。
教育科研工作者郑强曾说出一个真相:
“中国的孩子不是输在起跑线上,而是累倒在起跑线上。”
一味强迫孩子在某件事上努力,只是对时间的空耗,最后父母越来越心焦,孩子却日渐麻木。
前几天有个反讽育儿的视频,米粒妈看得哭笑不得。
孩子坐在学习桌前捧着手机,课本就摊在眼前,却分不走他半点注意力。
爸爸看得着急,在一旁哐哐敲桌子。
眼看着手都“砸出血”了,孩子还是两耳不闻身边声,主打一个“以不变应万变”。
视频情节确实夸张,却是说出了无数家长的心声。
孩子神思不属的状态下,家长的逼迫不但没用,甚至会激化矛盾、适得其反。
张弛有度,陪伴式教育
如今,不少家长走入了一个育儿怪圈,迷信极端的时间管理和假性勤奋。
制定N个闹钟精准到分秒地控制孩子的所有时间,却仍然得不到一份“满意的答卷”。
米粒妈看过一部韩国纪录片《学习的背叛》,里面有个女孩叫允叶媛,她在学习上,努力到让人心疼。
她的计划本上,写满了每天的学习目标,连吃饭、上厕所的时间都有严苛规定。
在这份计划表的驱使下,她每天学习十几个小时,能赶在凌晨两点睡觉,就是莫大的安慰。
她学习的方式也很极端,坚信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她,为了把教科书背过,不惜从头到尾抄写好多遍。
长时间的握笔最终导致叶媛手关节变形,可即便手僵硬无力,她宁肯一圈圈缠上橡皮筋,也要继续抄写。
但对学习如此“虔诚”的她,却被成绩“背叛”了。
高中第一次大考,她考了全年级末游。
看着吊车尾的成绩,她失望地说:“努力学习和得到结果,是两回事。”
很多家长都会下意识地觉得,成绩不够好,就是时间没花到位。
殊不知,没有真正拥有学习内驱力的孩子,花再多的时间也是白搭。
那么如何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呢?也许名校的同辈竞争效应,能给我们启发。
正所谓“蓬生麻中,不扶而直”,名校的孩子们互相影响,形成了最有利于进步的正向循环。
那么放到家庭里,唤醒孩子内驱力的最大影响因素,就是父母的行为。
一位参加过《开学第一课》的北大学霸,在视频平台分享过自己的成长经历。
初中的时候,他和所有叛逆的孩子一样沉迷网络,差点就此一蹶不振、毁掉自己。
但父亲却没有放弃他,而是当机立断,做了三件事。
第一件,停机断网。强制孩子戒网的同时,父亲也以身作则远离网络,工作之余看书看报,给孩子正向引导。
第二件,全程陪读。高考前整整四年时间,父亲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孩子的学习,不仅帮助他获取知识,还帮他调节情绪、缓解压力。
第三件,自我提升。为了帮助孩子学习,父亲自学了很多教育学理论,一边看书一边做笔记,每天都和孩子分享今日心得,和儿子一同进步。
在父亲的榜样作用下,一个网瘾少年完成逆袭,考入最高学府。
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每天写作业,米粒姥姥一直陪着我。那个时候别的家长晚上下班之后都在看电视,而米粒姥姥放弃一切娱乐活动,静静地陪着我。我在做作业,她就在一边安静的看书。只要她陪着我,我就觉得特别安心。
陪伴式教育的真谛不是“生陪硬陪”,而是父母与孩子步调一致,一起前行。
还记得诗词大会的才女武亦姝吗?
她妈妈曾说:
“真正的教育,其实就是拼爹妈。但教育语境下的的拼爹,不是官二代、富二代的寄生和遗传,而是比拼父母的观念,以及生活方式、思维方式、处世方式。”
是的,也许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考入名校,但高明的家长,会让孩子从小在“名校氛围”里成长,活出最富足的人生。
个人简介:@米粒妈爱分享 米粒妈,美国海归,海淀家长。专注学习干货、教育经验和升学。
上一篇:跟着古建老宅去“打卡”
下一篇:最后一页
8月10日,图南股份(300855)融资买入216 7万元,融资偿还199 09万元,
美网奖金创历史新高“一轮游”也有8 15万美元
湖州市场活力迸发消费引擎强劲消费“马车”跑得稳跑得快,汽车,限上,零
小米平板6Max今日正式发布,该款平板电脑搭载了骁龙8+处理器,性能强大
每日甘肃网8月11日讯(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纪敏)为深入实施结对帮扶
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,拥有一部智能手机并进行
同花顺数据中心显示,标榜股份8月10日获融资买入394 82万元,占当日买
这样的设计对身材也有很大的要求,如果是上半身比较有肉或者肩部比较宽
【环球网报道见习记者赵博元】据英国《卫报》10日报道,在把社交媒体平
朝鲜黄玉是一种名贵的宝石,被广泛用于制作珠宝饰品。据传说,朝鲜黄玉
X 关闭
粤省事App“团体码”服务升级 “指尖管”更便捷
福建不强制学生统一参加中小学课后服务
浙江柯桥本轮疫情为2起独立疫情 2人有进口快递接触史
河南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例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8例
黑龙江本土感染者清零
5月24日0时至24时 天津新增17名本土阳性感染者
X 关闭